美國人今年的感恩節可能不好過,就在24日假日前夕,美股經歷了一輪新的重挫。
本周的3個交易日中,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從11795點重挫538點至11257點,一周跌幅高達4.4%;另一重要的指數標普500更是連續六個交易日收陰。
來自宏觀經濟層面的數據以及歐洲主權債券市場的壞消息無疑是市場暴跌的罪魁禍首。上周末,美國宣布申請失業金人數降至7個月來的最低水平,但房屋貸款違約率卻飆升,而且法國與西班牙借貸成本躥升至歐元時代新高,令市場信心備受打壓。
這種情況隨著本周德國債券拍賣遇冷而加劇。一直是歐元區經濟領頭羊的德國在其總額為60億歐元的10年期債券拍賣中,僅出售60%,顯示投資者入場意愿極低。隨后兩天,德國債券價格連續兩天下跌,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升至2.26%,為近四周最高值,更是近兩年來首次超過英國的債券收益率。
經濟形勢最為強勁的德國的國債收益率也出現急劇攀升,顯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已經從過去的“歐豬五國”擴散到歐元區強國,這令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向下調整。
市場分析人士稱,德國債券收益率下跌,很大原因是市場預期德國最終得向其他歐元區國家讓步,允許歐洲央行改變職能,并且允許發行歐元區共同債券以應對歐債風險。這種預期導致投資者逃離目前的德國債券。
此外日本因為負債過高而被IMF提出警告,也沉重打擊了全球主要的股票市場。日本目前的債券水平接近目前全年GDP的兩倍,IMF披露的一份報告警告說,日本債務超出了可持續水平,必須實施財政改革,削減開支,否則有違約風險。
對于亞洲投資者來說,更需要關注的是,如果日本債券收益率持續上升,很可能會引發亞洲市場流動性風險。
事實上,過去一周主要發達國家的股市暴跌,同樣沖擊了香港市場。恒生指數接連重挫。一些全球宏觀對沖基金認為,恒指極有可能繼續下探全年的低位。
如無重大利好消息,恒指在今年剩余時間出現大幅轉機的機會渺茫。原本香港投資者預期內地經濟會好轉,而且在通脹壓力緩解情況下,可能會放松信貸,但23日匯豐銀行公布的1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預覽值僅48,較10月終值大幅回落3個百分點,創下近32個月以來新低,反映內地的宏觀經濟形勢未有明顯好轉。而在通脹僅僅微跌之際,內地未必會有動力放松銀根,這顯示近期市場可能仍然會保持低迷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