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穩定在過去兩個月中不斷下跌的橡膠價格,泰國南方各省膠農已一致同意將橡膠產量減少至少25%。泰國橡膠補種援助基金辦公室主任威•巴督差(Wit Pratuckchai)表示,根據膠農達成的協議,膠農將把生產旺季每月割膠天數從20天減少至15天,這僅是為延緩橡膠入市而采取的諸多手段之一,以維持帕拉橡膠價格。南方14省膠農、貿易商和農業官員在一次周末會議中就此問題達成了一致。
天然膠價格已從9月份128泰銖至133泰銖/公斤(未煙膠片)下降至本周的81泰銖至85泰銖/公斤(未煙膠片)。這反映了在包括東京商品交易所內世界主要大宗商品市場中天然橡膠價格的下跌趨勢。東京商品交易所2011年12月RSS3級煙化膠片合約買入價為3.23美元/公斤,而10月合約交割價為4美元至4.4美元/公斤,9月合約交割價為4.6美元至4.7美元/公斤。泰國橡膠協會將橡膠價格下跌主要原因歸咎于歐洲債務危機以及泰國洪水。此次洪水給泰國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工廠等天然膠需求大戶造成了嚴重損失。
威•巴督差介紹,由泰國、印尼、馬來西亞三國橡膠生廠商組成的國際橡膠聯盟將于本周末進行會晤,可能討論減少天然膠出口的問題。兩年前,非煙膠片價格曾從2008年的平均78泰銖/公斤猛跌至57泰銖/公斤,但國際橡膠聯盟的協調行動成功的扭轉了天然膠的價格頹勢。國際橡膠聯盟內部人士透露,泰國可能建議成員維持出口價格不低于3美元/公斤(RSS3級煙化膠片)。
威•巴督差認為,從長期來看,各方應成立一專門委員會來處理諸如管理國家橡膠庫存及起草防止橡膠價格過分波動措施等問題。他說,泰國農業部正考慮成立一個總額100億泰銖的干預基金,從市場中收購天然橡膠。基金將對同意以不低于120泰銖/公斤(非煙片膠)價格從膠農手中收購橡膠的貿易商予以補貼。基金的另一部分將被用做給農場合作組織的貸款,使其能在產膠旺季消化市場中多余的供給。
威•巴督差表示,為保護泰國2030億泰銖的橡膠出口業,解決100萬農戶的生計,政府需要對這些措施予以支持。他本人正對中國貿易商因為國內大量庫存而推遲泰國橡膠產品進口的情況進行調查。
昨日,威•巴督差(11月16日,譯者注)已和泰國農業部副部長蓬薩•查倫巴(Pornsak Charoenprasert)飛赴中國,見證泰國公司和中國國營企業就泰國以3.5美元/噸價格向中國出口18萬噸天然膠商業協議的簽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