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期貨業協會(FIA)發布了對全球75家衍生品交易所成交量(含集中清算的場外交易量)排名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三大商品期貨交易所期貨品種成交量全球排名升降不一。其中,鄭州商品交易所品種排名有所上升,而大連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品種排名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在全球排名前20的農產品期貨和期權成交量排名中,國內期貨品種占據近半壁江山。鄭商所的棉花期貨排名居首。鄭商所的白糖期貨、上期所的橡膠期貨則分別位居第2、3位,二者排名均較去年同期下降1位。大商所的豆油期貨、豆粕期貨、玉米期貨、棕櫚油期貨、黃大豆1號期貨分別位居第5、7、8、13和14位,除玉米期貨較去年同期排名前進5位外,其它幾個品種排名皆大幅下滑。
此外,鄭商所的強麥期貨成為此次排名中殺出的“黑馬”,成交量同比劇增1059.8%,成為全球農產品期貨與期權成交量中增速最大的品種,同時強麥期貨也首次擠進前20名,位居第18位。
在全球排名前20的能源期貨和期權成交量排名中,穩居前三的依然是紐約商業交易所的原油期貨、歐洲期貨交易所的布倫特原油期貨、紐約商業交易所的天然氣期貨。而國內唯有上海期貨交易所的燃料油期貨躋身其中,成交量同比大幅減少66.9%,居第19位,較去年同期排名下降5位。
在全球前20的金屬期貨和期權成交量排名中,全球最大的白銀上市交易基金(ETF)--安碩白銀指數基金ETF期權躍居首位,交易量同比大增715.9%,領跑整個金屬期貨和期權市場。黃金ETF基金期權位居第3位,交易量同比增加23.5%。可見,在今年全球經濟環境不穩的背景下,隨著避險情緒的逐漸升溫,白銀和黃金期權受到極大熱捧。上海期貨交易所的螺紋鋼、鋅、銅期貨位居第2位、第4位、第13位,分別較去年同期下降1位、2位和1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