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行情是好是壞,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判斷。
剛剛發布的10月份PMI(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數據顯示,小企業PMI指數自今年4月份以來,首次出現顯著回升,達到49.7%,接近50%。小企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也有明顯回升。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就此分析稱,“在國家高度關注之下,小企業受到提振,整體發展趨勢向好,有助于提高微觀經濟活力。”
不過,國家統計局日前在珠海、上海等地的調查,卻對目前小企業對于第四季度的生產經營形勢看淡。
上述調查顯示,珠海市的規模以下企業反映,三季度企業接到的產品訂貨同比增長的占20%,持平的占26.7%,下降的占53.3%,超過五成企業預計四季度訂貨數量同比增幅比三季度減緩。
同期,中小企業協會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相關調查結論也不樂觀。
不過,中采咨詢總經理于穎認為上述兩種判斷并不矛盾。“小企業PMI指數仍在50%以下,說明小企業仍在衰退,只不過衰退的程度有所好轉,這就像上個月倒閉了100家企業,目前可能只倒閉了50家,但是整體仍未進入擴張期。”
好轉還是惡化?
根據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數字,10月份小企業PMI指數中的生產指數打破持續四個月50%以下低位運行局面,回升到50%以上。
值得關注的是,小型企業新訂單指數為49.8%,雖然仍在臨界點以下,但比上月顯著提升5.8個百分點。
而北京大學發展研究院和國家統計局分別在上海嘉定區、廣東珠海等地的調查,則在相當程度上反映出小企業經營形勢仍未有大的好轉,甚至有惡化的趨勢。
國家統計局調查隊對珠海的規模以下企業調查發現,今年初珠海最低工資標準上調了近20%,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和勞動力成本上升雙重影響,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利潤空間不斷受到擠壓。
同時,三季度企業流動資金情況比二季度緊張的占了33.3%,剩下三分之二的企業流動資金僅基本正常,流動資金充裕的企業為零。
北京大學和阿里巴巴近期在珠三角對數千家小微企業的調查發現,由于成本上升,訂單減少,小微企業主對未來6個月利潤預期不高。其中有31%左右的小微企業預計未來利潤下滑,僅24%左右的小微企業預計未來利潤上升。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物流部門調查的數據包含了大中小企業,其中小企業顯示形勢相對轉好,是與大企業相對而言。
于穎也表示,PMI指數反映的只是小企業比前6個月的形勢好轉而已,小企業經營仍非常困難。
減負仍需繼續
財政部已經決定從2011年11月1日起,實施新的增值稅和營業稅實施細則。不過,鑒于目前大部分小微企業仍困難,對于小企業的減負政策仍需要加大力度。
國家統計局在珠海的調查發現,目前認為已經走出低谷的企業僅僅占26%左右,說不清的比例則占到53%,認為企業在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會走出低谷的比例為零。
為此,國家統計局珠海調查隊給出的建議是,下一步仍需要繼續加大力度制定相關適合中小型企業的扶持政策,解決企業融資困難問題。同時政府應該適當降低各項稅率,減輕企業負擔,對有困難的企業可給予適當的延期繳納稅款,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目前中小企業占中國企業總數90%,其產值占全國GDP的65%,貢獻了50%的稅收,80%的就業機會。外界預期工信部在第四季度還會出臺更多的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
中國銀行高級經濟師周景彤認為,珠三角小企業出口對人民幣升值非常敏感,所以扶持中小企業發展,也需要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