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新增外匯占款3769.4億元,環比增長約72%,盡管此前預期8月份新增外匯占款將增長,但是這一增幅依舊超過了此前預期。市場普遍預計,新增外匯占款放量將給境內流動性帶來利好。對此,筆者認為,外匯占款對流動性的影響不能一概而論,二者之間并不存在絕對的正向關系,隨著金融環境和微觀主體行為的變化,二者之間的關系將出現新變化,新增外匯占款未必能給境內帶來大量流動性。
貿易盈余是新增外匯占款的重要來源。常用的方法是將貿易順差換算成人民幣,作為進出口貿易對新增外匯占款的貢獻。由于歷史原因,我國進出口貿易使用美元計價,與結算貨幣無關。若進出口貿易都以外幣結算,這一計算的誤差較小,僅在于換算匯率不同,但隨著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的擴大,這一傳統分析方法與實際情況的差異將越來越大。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意味著人民幣也可通過進出口貿易流入或流出,從而直接給境內流動性帶來影響。
在貿易順差的情況下,假設進出口全部以美元(這里僅考慮美元,其他外匯的結算原理相同)結算,那么凈出口將增加外匯占款;假設進出口全部以人民幣結算,那么凈出口將增加境內人民幣;假設進口以人民幣結算,出口以美元結算,那么在外匯占款增多的同時,境內人民幣減少;假設進口以美元結算,出口以人民幣結算,那么,在外匯占款減少的同時,境內人民幣增多。
當前我國進出口貿易結算的實際情況是,進口以人民幣結算為主,出口以美元結算為主,這意味著對外貿易增加外匯占款的同時,也減少了境內人民幣。因此,外匯占款增加的同時,也有大量的人民幣流出了境內,這一額度的多少,取決于貿易結算的情況。假設以2010年的貿易結算貨幣結構來估計,8月份通過進口流出的人民幣超過9000億元。即便是新增外匯占款全部被對沖,所釋放出的人民幣與通過對外貿易流出境內的人民幣也可部分抵消。
除了對外貿易結算之外,還有多種途徑允許人民幣流到境外,包括對外直接投資、貨幣互換等。近年來,在我國經濟持續向好的背景下,人民幣跨境使用步伐加快,境外對人民幣的需求增多,境外的人民幣存量越來越多。據香港金管局的數據,到2011年7月,香港人民幣存款已達5721.77億元,較去年年末增加了2572.39億元。境內人民幣流到境外,以前單從新增外匯占款來分析對境內流動性影響的方式可能已經不再準確。
除考慮人民幣流出之外,新增外匯占款是否能轉換成人民幣這一過程也是有待考量的。我們所看到的外匯占款是顯示在金融機構信貸收支平衡表中的數據,這一報表涵蓋了央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如果被其他金融機構持有,實際上并不會給流動性帶來任何影響,只有在央行主動購匯,或者金融機構向央行換匯之后,才可投放人民幣,從而影響流動性。
對比同一時期新增外匯占款與國家外匯儲備的增量,二者差異較大,新增外匯占款增長的同時,外匯儲備未必增長,即便二者同向變化,幅度差異也很大。以2010年11月為例,新增外匯增加3196.43億元,而外匯儲備新增僅為461.33億元,相去甚遠。當然,盡管貿易盈余是外匯儲備最主要來源,外匯儲備還包括了其他多種來源和形式,而且外匯占款和外匯儲備在計量上存在使用匯率的差異。但是二者差異之大也體現出新增外匯占款未必會及時轉換成央行的資產,可能由金融機構持有。
金融機構是否愿意持有外匯,主要取決于兩方面因素。一方面,在人民幣升值預期較強的情況下,商業機構一般傾向于換匯,避免外匯升值帶來的損失。但另一方面,金融機構也必須保留足夠的外匯,以應對客戶貿易結算、對外投資以及購匯等需求。因此,新增外匯占款是否會轉變成境內的流動性存在不確定性。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的時候,或者金融機構資金普遍緊缺的時候,金融機構以外匯換人民幣的可能性較大,而同時隨著貿易結算量擴大,境內對外投資規模增長,商業銀行需保留的外匯也增加。因此,新增外匯占款有多少能成為人民幣流動性在不同時期情況是不同的。
新增外匯占款增多則為境內流動性帶來利好,這一傳統直觀的觀點在現代金融環境下,已經發生變化,可能不再準確。人民幣流出去的規模已經不容忽視,同時隨著市場環境和微觀主體行為的變化,外匯占款轉換成人民幣流動性這一過程可能也有所不同,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新增外匯占款對境內流動性的影響可能已經不如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