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兩家期貨交易所已下發減免手續費通知,返還的30%交易所手續費全額劃入期貨公司自有資金賬戶并計入公司財務收入,以幫助期貨公司應對目前出現的經營困境。
某華東地區期貨公司董事長向記者透露,“上期所、大商所近日分別下發了減免手續費的相關文件。雖然鄭商所目前還沒正式說法,估計也會推出具體的減免措施。”
據他透露,上期所在文件下發之前,實際上已于國慶節后交易首日就開始了手續費返還,現在每天能看到資金入賬。大商所相關文件雖然已下來,但資金尚未轉到期貨公司賬上,預計后面會補上。兩個交易所的手續費返還幅度為30%,但名義上不叫做“返傭”,而稱為“代理結算費”。
如此操作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首先是為了避免與法律沖突。據上述期貨公司董事長介紹,“以前說法不規范,每年幾十億從交易所返出,容易被人說是國有資產流失,現在以代理結算費的名義發出去,法律上沒問題。因為期貨公司本來就要做從交易所到公司,再到營業部和客戶的2次至3次結算工作。”
其次是防范市場上出現惡性競爭。期貨交易所主要擔心期貨公司將這部分返傭又轉手給“炒手”。據悉,在上期所返傭之后,已有大客戶向期貨公司提出要求,希望恢復之前的行業潛規則。而此次,交易所規定手續費不能返還給客戶,必須全額劃入期貨公司自有資金賬戶并計入期貨公司財務收入。一些地區的期貨公司協會(公會),隨即也做出相關自律約定。
最后是,去年10月期貨交易所停止返傭,是為了配合國家物價調控,遏制期貨市場投機炒作。但現在市場降溫了,期貨公司日子難過,為幫助期貨公司會員渡過難關,又不改變輿論導向,“返傭”以另外稱謂形式出現更為恰當。
據該期貨公司董事長透露,整個期貨市場交易量同比下降很多,期貨公司大量虧損。但期貨交易所因取消返傭,手續費收入卻出現增長。“開會時,期貨公司都拿這個出來說事,吵著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