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沒能延續9月一路走強的態勢。北京時間10月22日,美元對全球主要貨幣均出現下挫,美元指數下跌0.88%,創下一個半月來的新低。
“歐洲債務危機重現曙光是美元22日下跌的主要原因。”德陽投資首席外匯分析師瑞景祥23日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21日,法國、德國領導人分別承諾在第二次歐盟峰會(26日)上達成歐債危機全面解決的方案,據相關消息,歐盟在考慮通過合并EFSF與計劃中的永久救助基金,提供1.3萬億美元來遏制債務危機。這讓部分投資機構拋售美元,重回歐元市場。
不過,在分析人士看來,上述原因并不能解釋美元近兩周來的持續走弱。數據顯示,美元指數在上兩周時間一共出現3次大幅下跌,累計跌幅達到3%。有分析認為,這與美聯儲對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表態的松動相關。
“美聯儲之前推出的扭轉操作效果并不理想,而為了緩解國內民眾對就業問題的不滿,被賦予提振經濟使命的QE3或已箭在弦上。”銀河期貨首席宏觀經濟顧問付鵬認為。
9月21日,美聯儲在第六次議息會后提出替代QE3的 “扭轉操作”方案,即通過用出售短期國債換取長期國債的方法拉長美聯儲手中所持有國債的平均到期期限,最終達到在基準利率已經降無可降的情況下,人為拉低長期國債利率的目的,但是就其后1個多月來的觀察,該政策的效果并不明顯。
據了解,一旦美元重回貶值通道,人民幣升值壓力將再次增大,瑞景祥認為,人民幣在經歷近期大幅波動后將在四季度繼續上升,國內出口導向型企業應該加快轉型,以應對升值帶來的成本增加,同時由于上述預期恐將導致外資涌入,國內貨幣政策短期難以放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