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布的一系列金融數據,似乎暗示貨幣政策正在走向十字路口。繼廣義貨幣(M2)9月末創下13.0%的近年新低后,10月20日,中央銀行公布的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也令人大跌眼鏡。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為9.80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26萬億元。作為一個“流量概念”,2011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為7.7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僅少3847億元。這意味著,僅今年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就大幅下降8700多億。
9月份人民幣新增貸款4700億元,同比少增1311億,跌幅也超出了市場普遍預期。M2增速的快速下降、社會融資規模的快速下降、人民幣貸款減少超預期……當前的貨幣條件是否已呈現過度緊張的態勢?
然而,無論是從資產方統計的社會融資規模,還是從負債方統計的廣義貨幣M2,似乎都難以真實反映當前的流動性狀況。
10月18日,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明確表示,下一階段貨幣政策走向,“既不是收緊也不是放松,而是應該穩定。中國的經濟速度就算是再放緩一點也沒有什么,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GDP上,中國的GDP拆也是GDP,蓋也是GDP,如果沒有財富的積累GDP是沒有意義的。”
在吳曉靈看來,放松銀根的結果就是加劇和積累通貨膨脹的風險。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CPI同比上漲6.1%,漲幅已連續兩個月小幅回落。
票據融資大縮水
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9.8萬億的大盤中,除委托貸款和外幣貸款外,銀行體系表內外融資呈現一片降勢。
其中,人民幣貸款增加5.68萬億元,同比少增5977億元;信托貸款增加848億元,同比少增3924億元。此外,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三季度更是大幅縮水,前三季度增加9825億元,同比少增9843億元,而前兩個季度同比少增為441億元。
外幣貸款和委托貸款延續了此前的強勢增長態勢。其中,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增加4770億元,同比多增1849億元;委托貸款增加1.07萬億元,同比多增5625億元。
從結構看,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占社會融資規模的58.0%,同比高1.0個百分點;外幣貸款占比4.9%,同比高2.5個百分點;委托貸款占比10.9%,同比高6.3個百分點;信托貸款占比0.9%,同比低3.4個百分點;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占比10.0%,同比低7.7個百分點。
社會融資同比少增1.26萬億貨幣政策步入十字路口
9月份,票據融資大幅縮水也印證了上述承兌匯票的大幅下降。在持續數月增長之后,9月票據融資大幅減少近400億元。
此外,無論股票融資還是債券融資,直接融資方式全面萎縮。其中,企業債券凈融資8397億元,同比少1373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3515億元,同比少113億元。
5萬億表外融資之謎
在市場人士看來,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同比減少1.26萬億,以及M2增速快速下滑,仍難以準確反映實際的流動性,而今年以來表外融資的大擴張,更成為拉低M2增長的主因。
權威人士透露,目前商業銀行未納入資產負債表的理財產品規模大概在3萬多億,其典型特點是期限短、余額變化大。此外,還有7000億左右的理財產品,以高息攬存結構性存款的形式留在了銀行表內;再加上高達2萬億的信托貸款規模,銀行表外資產規模在5萬億左右。
與社會融資規模不同,M2作為一個存量概念,是貨幣政策的中介指標,而2010年以來,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飛速膨脹,對貨幣政策形成極大干擾,也成為拉低M2的重要因素。
中央銀行已在醞釀對M2指標進行修訂。9月份,央行發表聲明,稱目前我國金融創新不斷增多,公眾資產結構日益多元化,特別是今年以來商業銀行表外理財等產品迅速發展,加快了存款分流,這些替代性的金融資產沒有計入貨幣供應量,使得目前 M2的統計比實際狀況有所低估。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金融市場的最新發展,央行正在研究覆蓋范圍更廣的貨幣統計口徑M2+.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為9.80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26萬億元。作為一個“流量概念”,2011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為7.7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僅少3847億元。這意味著,僅今年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就大幅下降8700多億。
9月份人民幣新增貸款4700億元,同比少增1311億,跌幅也超出了市場普遍預期。M2增速的快速下降、社會融資規模的快速下降、人民幣貸款減少超預期……當前的貨幣條件是否已呈現過度緊張的態勢?
然而,無論是從資產方統計的社會融資規模,還是從負債方統計的廣義貨幣M2,似乎都難以真實反映當前的流動性狀況。
10月18日,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明確表示,下一階段貨幣政策走向,“既不是收緊也不是放松,而是應該穩定。中國的經濟速度就算是再放緩一點也沒有什么,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GDP上,中國的GDP拆也是GDP,蓋也是GDP,如果沒有財富的積累GDP是沒有意義的。”
在吳曉靈看來,放松銀根的結果就是加劇和積累通貨膨脹的風險。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CPI同比上漲6.1%,漲幅已連續兩個月小幅回落。
票據融資大縮水
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9.8萬億的大盤中,除委托貸款和外幣貸款外,銀行體系表內外融資呈現一片降勢。
其中,人民幣貸款增加5.68萬億元,同比少增5977億元;信托貸款增加848億元,同比少增3924億元。此外,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三季度更是大幅縮水,前三季度增加9825億元,同比少增9843億元,而前兩個季度同比少增為441億元。
外幣貸款和委托貸款延續了此前的強勢增長態勢。其中,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增加4770億元,同比多增1849億元;委托貸款增加1.07萬億元,同比多增5625億元。
從結構看,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占社會融資規模的58.0%,同比高1.0個百分點;外幣貸款占比4.9%,同比高2.5個百分點;委托貸款占比10.9%,同比高6.3個百分點;信托貸款占比0.9%,同比低3.4個百分點;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占比10.0%,同比低7.7個百分點。
社會融資同比少增1.26萬億貨幣政策步入十字路口
9月份,票據融資大幅縮水也印證了上述承兌匯票的大幅下降。在持續數月增長之后,9月票據融資大幅減少近400億元。
此外,無論股票融資還是債券融資,直接融資方式全面萎縮。其中,企業債券凈融資8397億元,同比少1373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3515億元,同比少113億元。
5萬億表外融資之謎
在市場人士看來,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同比減少1.26萬億,以及M2增速快速下滑,仍難以準確反映實際的流動性,而今年以來表外融資的大擴張,更成為拉低M2增長的主因。
權威人士透露,目前商業銀行未納入資產負債表的理財產品規模大概在3萬多億,其典型特點是期限短、余額變化大。此外,還有7000億左右的理財產品,以高息攬存結構性存款的形式留在了銀行表內;再加上高達2萬億的信托貸款規模,銀行表外資產規模在5萬億左右。
與社會融資規模不同,M2作為一個存量概念,是貨幣政策的中介指標,而2010年以來,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飛速膨脹,對貨幣政策形成極大干擾,也成為拉低M2的重要因素。
中央銀行已在醞釀對M2指標進行修訂。9月份,央行發表聲明,稱目前我國金融創新不斷增多,公眾資產結構日益多元化,特別是今年以來商業銀行表外理財等產品迅速發展,加快了存款分流,這些替代性的金融資產沒有計入貨幣供應量,使得目前 M2的統計比實際狀況有所低估。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金融市場的最新發展,央行正在研究覆蓋范圍更廣的貨幣統計口徑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