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的持續暴雨,使泰國遭遇半個世紀以來的最大洪災。不單農業,泰國多個工業區被淹,泰國經濟遭受重創。但制造業緊急轉移使部分重點行業的全球供應鏈有望平穩渡過災難。
10月19日泰國央行即將舉行貨幣政策會議。目前,市場預期泰國極有可能將本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4.1%。此前泰國央行估計,洪災造成的全國損失高達1200億泰銖(約合人民幣249億元)。經濟學家的估計更多,認為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500億泰銖(約合人民幣311億元)。
野村證券在其10月18日發布的亞洲經濟監測報告中預測:19日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泰國央行將保持利率不變,因為嚴重洪災的影響可能會對泰國經濟增長和通脹前景都造成負面影響。
不過,泰國不是日本,沒有在全球制造產業鏈中引起和日本地震后類似的軒然大波。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日本3月的大地震對全球供應鏈至少產生了半年的嚴重影響。但泰國洪災造成的工業園區損失,將很快由緬甸、老撾等地的制造業補足。”
電子與汽車零配件受創
泰國首都曼谷僥幸躲過15日晚間的洪水肆虐。但是,由于湄南河出現三百年來最高水位,16日到18日期間,洪峰、漲潮和大雨可能同時發生,占泰國經濟41%的曼谷將遭遇新一輪挑戰。
由于泰國目前已成為亞洲地區乃至全球的電子與汽車零配件、相機元器件和電腦元件的主要供應地之一,其相關產業工業園區持續遭到洪災侵襲而停工的新聞,不斷考驗著市場的耐心。
目前,曼谷北部大量工廠已被洪水淹沒,而泰國傳統工業基地——大城府5個工業園區全部被淹,近200家工廠受災關閉,其中邦芭因工業區的84家外資工廠工人都被遷走。而17日下午,泰國第一大工業園區——納瓦那空工業園區總計190家大型工廠也被淹。來自泰國產業部的消息稱,全國至少有930家工廠受創。
汽車制造業受損最為嚴重。位于曼谷北部的本田汽車工廠的幾個廠房內進水,削減了其全球4.7%的生產能力,目前本田被迫停產至本周末。而豐田、五十鈴、日產和三菱公司等也同樣將停產日期延長至本周末。有分析指出,上周單是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損失至少在30億泰銖(約合人民幣6.2億元)以上。
與此同時,相機元器件和電腦硬盤制造等產業遭到的損失不一。據外媒報道,美國硬盤制造商Western Digital和設在Rojana工業區的芯片制造商ON Semiconductor以及Microsemi多少都暫停或延緩了其在泰國的生產進度。
對全球供應影響不及日本
不過,泰國洪災并沒有在全球產業鏈中引起和日本地震后類似的軒然大波。
“盡管在汽車和電子元器件行業中,泰國占據了重要的產業鏈環節,但是受災地區的工廠只是勞動密集型的承接制造環節,可替代性很強。”陳鳳英表示,“這與作為全球汽車和電子元器件研發、投資和制造發散地的日本完全不同。”
事實上,7月下旬洪災以來,本田、豐田、福特等在泰國有重要生產基地的企業,已經開始著手緊急轉移其生產基地,并尋找生產關鍵零部件的替代供應商。而周邊的緬甸、老撾、越南等地的產業布局,與泰國相似度很高,產業轉移并不是一句空話。
佳能公司已表示,其在泰國的噴墨打印機生產業務會移至越南。
陳鳳英認為,目前全球生產能力實際上是過剩的,因此短期內泰國生產供應的不足,將不會對這些產業造成致命打擊。
另一利好消息是,在全球產業鏈中起到更為重要地位的日本,經濟已逐步恢復,預期將不斷實現增產,這將使得尋找泰國之外替代供應商的動力加強。
野村證券日本首席經濟學家Takahide Kiuchi預計,日本地震后因零配件供應問題導致近半年來產量被嚴重削減,消費者有大量的被積壓需求;同時,過低的庫存需要提高到合理水平。因此,日本汽車制造商會迅速增加生產。
目前,日本汽車制造產量在8月份同比上升1.7%,這是地震后的首次增長,汽車制造商計劃從10月份開始大幅增產,彌補地震后供應鏈干擾導致嚴重減產的影響。這些企業正在做準備,例如招聘臨時工和安排假日加班。這些行動也擴延到汽車零配件制造企業。
實際上,除了洪災期間的經濟損失外,泰國的災后重建也將觸發新的市場需求。
目前,除制造業損失外,泰國農業部門的損失更為慘重。這促使國際市場上大米、橡膠等農產品漲價,對市場帶來短期內的小幅度影響。洪災過后,泰國如何恢復經濟,也將會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產生一定幅度的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泰國問題專家周方冶認為,對泰國新任總理英拉來說,洪災過后才是真正的挑戰,災后重建更是需要重新平衡各方勢力和風險的時刻,政府出臺怎樣的經濟政策,對全球市場將間接產生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