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0月13日發布的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地區經濟展望》中表示,由于歐債危機惡化,美國經濟增速持續走軟,亞太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在逐漸提高。IMF預計,該地區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速將為6.3%和6.7%,低于其在今年4月份預計的6.8%和6.9%。其中,中國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速將分別為9.5%和9.0%,較之前的預期值下調0.1個和0.5個百分點。
IMF報告表示,盡管亞太地區遠離歐債危機的風暴眼,但是該地區與外圍經濟保持較高的經濟融合度,使其易受貿易條件惡化和金融市場沖擊影響。而除了外需不振影響亞太地區的出口和經濟外,外國投資者可能會調整其資金配置倉位,從亞太市場抽離投資資金;而歐洲銀行業也有可能會減少跨境借貸,導致亞太外資信貸規模減少。
至于通脹率,IMF預計,亞太地區的通脹率將在年內見頂,因食品和能源價格走緩。但是,許多國家仍存在通脹抬頭的擔憂。與此同時,亞太部分經濟體存在著經濟過熱壓力,需進一步落實貨幣和財政政策的正?;胧6切┩ㄘ浥蛎浫栽谥醒脬y行目標范圍之內、且更有可能遭受嚴重外部沖擊的經濟體,則可能有必要暫停貨幣緊縮,直到全球不確定性得到緩解。
中國經濟方面,IMF表示,雖然公共部門投資力度的減弱正在抵消私營部門投資的強勁增長,但是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支出有望支撐整體投資的增長。總體而言,外圍經濟風險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沖擊相對較小。
IMF報告表示,盡管亞太地區遠離歐債危機的風暴眼,但是該地區與外圍經濟保持較高的經濟融合度,使其易受貿易條件惡化和金融市場沖擊影響。而除了外需不振影響亞太地區的出口和經濟外,外國投資者可能會調整其資金配置倉位,從亞太市場抽離投資資金;而歐洲銀行業也有可能會減少跨境借貸,導致亞太外資信貸規模減少。
至于通脹率,IMF預計,亞太地區的通脹率將在年內見頂,因食品和能源價格走緩。但是,許多國家仍存在通脹抬頭的擔憂。與此同時,亞太部分經濟體存在著經濟過熱壓力,需進一步落實貨幣和財政政策的正?;胧6切┩ㄘ浥蛎浫栽谥醒脬y行目標范圍之內、且更有可能遭受嚴重外部沖擊的經濟體,則可能有必要暫停貨幣緊縮,直到全球不確定性得到緩解。
中國經濟方面,IMF表示,雖然公共部門投資力度的減弱正在抵消私營部門投資的強勁增長,但是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支出有望支撐整體投資的增長。總體而言,外圍經濟風險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沖擊相對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