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歐盟及歐洲央行的舉措目前都僅止于市場猜測階段,個個懸于半空之中,如果無法在近期內得到落實的話,始終都只是空中樓閣。甚至有可能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加劇歐元區內銀行業的緊張局面。
本周一,有歐洲央行官員稱,歐洲央行下周可能討論恢復購買擔保債券事宜以及其他措施,以向歐洲銀行業注入流動性。同時,10月6日舉行的歐洲央行貨幣決策機構管理委員會會議還將討論恢復向銀行提供12個月貸款的可能性。對于“饑渴”已久的歐洲銀行業而言,歐洲央行流動性的注入無疑是雪中送炭。但不少銀行業內人士仍認為,雖然歐洲央行的這些舉措對銀行業而言都是利好,但是否能真正落實才是最重要的。
造血能力受制
“當前,歐元區銀行業幾乎沒有流動性可言。”剛在一家法國銀行結束工作而回國發展的鄒齊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我在法國分行任職的這一年間,當地銀行業流動性的緊張局面不斷加劇,因此銀行對外業務量的下滑是極其明顯的。”
的確,縱觀整個歐洲金融市場的形勢,銀行自我獲取流動性的各個渠道都遭遇了“冰封”。首先,歐洲國家各大股市多因風吹草動而呈現暴跌暴漲行情,而大部分指數年內至今下跌幅度普遍達到20%左右。
與此同時,銀行通過債券市場獲得融資的渠道也正被逐步收窄。當前除了德國的國債市場仍表現堅定,包括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在內的多數歐元區國家債券收益率不斷飆漲,在政府都幾乎無力承擔債券融資高成本的狀況下,銀行及企業通過債券市場融資的可能性極小。而由于融資愈加困難,且銀行需要不斷增加資本以抵御日益擴大的風險,銀行對現金的態度越來越顯保守。
“其實,在全球金融市場狀況日益嚴峻的形勢下,美國銀行業同歐洲銀行業一樣面臨著急需補充資本的需求。美國銀行等除了采取裁員等節約成本的方式外,也紛紛對旗下資產進行重組并進而出售一些非核心資產。”不過,一位銀行業內分析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歐洲銀行業的狀況要比美國同業來得更為艱困,“在歐洲銀行業幾乎被視為‘不定時炸彈’的環境下,歐洲銀行業即使愿意進行資產重組,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可能重新輸血
“大家都在期待歐盟及歐洲央行能有些什么舉措來緩解當前銀行業面臨的困境,這也是很多歐元區銀行業從業人員的普遍心態。除此之外,目前當地銀行幾乎每天都在進行相關的風險評估工作,所持債券的風險敞口以及信貸違約風險都在逐步擴大。”鄒齊說。
而歐洲央行恢復購買擔保債券以及恢復向銀行提供12個月貸款的可能性,對歐洲央行業而言無疑是利好。作為最后的貸款者,在金融危機期間,歐元區銀行業大量依靠歐洲央行來獲得流動性。而從2009年開始,銀行業狀況出現好轉之后,歐洲央行一度停止了大規模的輸血舉動。“而在當前全球經濟‘二次探底’可能性加大的情況下,歐洲央行向銀行業開閘釋放流動性,一定程度上將緩解金融市場的緊張局面,提振信心。”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另外,目前市場普遍預期歐洲央行將于10月的議息會議上決定降息,而這樣的呼聲已經越來越高。且不論歐元區重回放松貨幣政策通道對整個金融市場將帶來的影響,對歐元區銀行業而言,降息至少意味著銀行獲得融資的成本的降低,有助于緩解銀行業資金緊張的現狀。
不過,上述分析人士表示:“關于歐盟及歐洲央行的舉措目前都僅止于市場猜測階段,個個懸于半空之中,如果無法在近期內得到落實的話,始終都只是空中樓閣。甚至有可能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加劇歐元區內銀行業的緊張局面。”
本周一,有歐洲央行官員稱,歐洲央行下周可能討論恢復購買擔保債券事宜以及其他措施,以向歐洲銀行業注入流動性。同時,10月6日舉行的歐洲央行貨幣決策機構管理委員會會議還將討論恢復向銀行提供12個月貸款的可能性。對于“饑渴”已久的歐洲銀行業而言,歐洲央行流動性的注入無疑是雪中送炭。但不少銀行業內人士仍認為,雖然歐洲央行的這些舉措對銀行業而言都是利好,但是否能真正落實才是最重要的。
造血能力受制
“當前,歐元區銀行業幾乎沒有流動性可言。”剛在一家法國銀行結束工作而回國發展的鄒齊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我在法國分行任職的這一年間,當地銀行業流動性的緊張局面不斷加劇,因此銀行對外業務量的下滑是極其明顯的。”
的確,縱觀整個歐洲金融市場的形勢,銀行自我獲取流動性的各個渠道都遭遇了“冰封”。首先,歐洲國家各大股市多因風吹草動而呈現暴跌暴漲行情,而大部分指數年內至今下跌幅度普遍達到20%左右。
與此同時,銀行通過債券市場獲得融資的渠道也正被逐步收窄。當前除了德國的國債市場仍表現堅定,包括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在內的多數歐元區國家債券收益率不斷飆漲,在政府都幾乎無力承擔債券融資高成本的狀況下,銀行及企業通過債券市場融資的可能性極小。而由于融資愈加困難,且銀行需要不斷增加資本以抵御日益擴大的風險,銀行對現金的態度越來越顯保守。
“其實,在全球金融市場狀況日益嚴峻的形勢下,美國銀行業同歐洲銀行業一樣面臨著急需補充資本的需求。美國銀行等除了采取裁員等節約成本的方式外,也紛紛對旗下資產進行重組并進而出售一些非核心資產。”不過,一位銀行業內分析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歐洲銀行業的狀況要比美國同業來得更為艱困,“在歐洲銀行業幾乎被視為‘不定時炸彈’的環境下,歐洲銀行業即使愿意進行資產重組,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可能重新輸血
“大家都在期待歐盟及歐洲央行能有些什么舉措來緩解當前銀行業面臨的困境,這也是很多歐元區銀行業從業人員的普遍心態。除此之外,目前當地銀行幾乎每天都在進行相關的風險評估工作,所持債券的風險敞口以及信貸違約風險都在逐步擴大。”鄒齊說。
而歐洲央行恢復購買擔保債券以及恢復向銀行提供12個月貸款的可能性,對歐洲央行業而言無疑是利好。作為最后的貸款者,在金融危機期間,歐元區銀行業大量依靠歐洲央行來獲得流動性。而從2009年開始,銀行業狀況出現好轉之后,歐洲央行一度停止了大規模的輸血舉動。“而在當前全球經濟‘二次探底’可能性加大的情況下,歐洲央行向銀行業開閘釋放流動性,一定程度上將緩解金融市場的緊張局面,提振信心。”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另外,目前市場普遍預期歐洲央行將于10月的議息會議上決定降息,而這樣的呼聲已經越來越高。且不論歐元區重回放松貨幣政策通道對整個金融市場將帶來的影響,對歐元區銀行業而言,降息至少意味著銀行獲得融資的成本的降低,有助于緩解銀行業資金緊張的現狀。
不過,上述分析人士表示:“關于歐盟及歐洲央行的舉措目前都僅止于市場猜測階段,個個懸于半空之中,如果無法在近期內得到落實的話,始終都只是空中樓閣。甚至有可能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加劇歐元區內銀行業的緊張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