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寬松政策溫和造成美元大漲,股市大跌。周三美元指數先漲0.41%,周四截至北京時間19:11暫大漲1.55%至78.54。非美中比美元強的只有日元,因避險情緒濃。其余非美均跌,其中商品貨幣跌幅最大。操作上宜順勢而為,從種種客觀情形來看,當前市場環境及匯市邏輯多半還能維持,一時難改。
據媒體報道,美國當地時間周三下午,即北京時間周四凌晨,美聯儲結束了為期兩天的議息會議。美聯儲除一如預期地宣布維持利率于0.25%不變外,還一如預期地宣布總額為4000億美元的國債 “賣短買長”操作,即所謂的“扭轉操作”。
消息明朗后,此前稍有調整的美元忽然向上猛拉,由76.78一帶瞬間沖高至77.50一帶,最后變成盤升,至紐約匯市尾段報于77.683左右。周四美元在亞匯時段還僅僅是維持溫和升值,但到了歐匯交易時段,因歐股暴跌引發的情緒推升,美元再度掀起一波較為明顯的升勢,由歐匯交易前的77.90一帶最高推高至78.59。
由于美聯儲并未推且未暗示QE3,也未出人意料地采取更大的其他方面刺激措施,使得美元的信譽度有所上升,資金遂大量流入美元,造成美元上漲。
美國的大量印鈔一向對美元幣值不利,而上述“扭轉操作”并不增加印鈔量,所以屬于溫和性刺激政策。在刺激這一政策已經鐵定的前提下,這樣的結果相對最有利于美元。
避險情緒助推美元
美元上漲還得一力所助,這便是美聯儲會后對經濟的評估遠弱于人們想象,加上評級公司調降了三家美國銀行的債券評級,使得市場避險情緒大升。
目前全球的資金除流入日元外,已沒必要流入實施“聯系匯率”的瑞郎,所以只能流向也有些避險功能的美元,這就造成美元上漲動能更強。順便一提,昨日市場有傳言稱,瑞士央行或將盯住歐元的目標再改成1.25瑞郎兌1歐元,雖然消息不太靠譜,但還是造成瑞郎跌了一些。
甚至上述“扭轉操作”前景不樂觀也是美元上升動能之一,因假如該操作無濟于事,那么全球經濟繼續減速不可避免,而這自然能提升避險情緒。
總額達4000億美元的扭轉操作僅僅是左右手倒騰,即使美聯儲推出總額達4000億美元的純債券收購計劃,力度也是有限的,所以其效果著實令人懷疑。
美聯儲本質上其實是無計可施,和當年日本差不多,也和如今歐央行差不多。這些國家或機構在選民的壓力下,為了政治前途,只是稍盡人事或表個姿態罷了,并不能阻止此輪近百年罕見的超級經濟和金融危機。
商品貨幣完全轉勢
美聯儲隔夜提示美國經濟趨弱,穆迪調降的也是美國的銀行債券評級,但德國和法國公債連同歐元一起急跌,保護這兩國公債的CDS合約暴升至歷史高點。
此事邏輯是能成立的,因美國經濟不景氣,解決歐債的難度更會提升。由于美債的問題通常不在人們考慮之列,所以美元即占得相對優勢。
在美元指數權重中,歐元占比一半,所以只需歐元弱,美元整體即強,商品貨幣也多少會受壓制。不過,商品貨幣及其他新興國家幣種的殺跌其實更早于聯儲會議,因希臘債務危機憂慮提升。周三商品貨幣在美聯儲會議提示下,跌速更是明顯加快。
加元本周天天跌,其中周三貶值1.55%,周四暫貶2.39%;澳元周三跌2.27%,周四跌2.11%;新西蘭元周三跌2.77%,周四跌2.27%。另外,巴西雷亞爾周三竟然貶值5.05%,周四續貶2.26%。
周四午后歐元區公布的經濟指標給了商品貨幣額外一擊,數據顯示:歐元區7月工業新訂單環比大降2.1%,遠不及預測的降1.2%。另外,幾乎同時公布的歐元區9月PMI制造業指數及服務業指數雙雙弱于預期。
全球經濟低迷已沒太多懸念,且該低迷甚至還不如三年前,因當時尚有手段可“暫時扭轉”。因此,投資者應完全放棄這幾年對商品貨幣的操作思路,即由單邊賭升變成區間操作,當前商品幣種從月線角度看或正在構筑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