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多項政策偏向中小企業,從銀行的數據看,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狀況進一步改善。但是,當前仍有不少中小企業反映資金緊張,融資困難。一方是資金的供應者,另一方是資金的使用者,為何兩方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感知不一?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日前撰文稱,造成兩方感覺差異較大有多方面原因,與當前經濟大環境、中小企業飛速發展、物價上漲關系密切。
實際上,中小企業融資難是個普遍現象,世界各國都存在這一問題。盛松成指出,“應該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就是目前我國這一現象是在改善,還是在惡化,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看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信貸增長以及在全部企業貸款中的占比情況怎樣。我們總體感覺,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以來,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狀況是在不斷改善的。”
數據顯示,今年7月末,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20.5萬億元,同比增長18.5%,增速比大型企業貸款高8.5個百分點。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占全部企業貸款余額的比重為60.2%,分別高于2010年末和2010年同期0.9和1.9個百分點,并高于7月末大型企業貸款20.4個百分點。其中,小企業貸款余額10萬億元,同比增長26.6%,增速分別高于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16.6和13.7個百分點。小企業貸款余額占全部企業貸款余額的29.2%,分別高于2010年末和2010年同期1.1和2.4個百分點。
上述數據顯示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狀況在進一步改善。但是從中小企業卻傳出不一樣的聲音,不少企業反映資金緊張,融資成本上升,一些中小企業由于資金鏈斷裂導致關停并轉的消息屢見報端。企業對中小企業融資狀況的感覺與銀行的感覺差異較大。
盛松成表示,根據央行的調查分析,造成這一差異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部分中小企業融資難與當前經濟大環境和自身缺陷有關。為應對持續上升的通脹壓力,去年末以來,我國開始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流動性收緊,增加了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各經濟主體獲得資金的難度。同時,中小企業往往缺乏抵押擔保等基本信貸條件,如財務制度不夠規范,經營不符合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政策導向等。
其次,中小企業數量眾多,發展迅速,增強了資金偏緊的感受。相關統計顯示,在正常年份,全國就有超過600萬個中、小、微型企業呼吁資金緊張。在今年全社會資金偏緊的情況下,反映資金困難的中小企業自然更多,呼聲也更高。
再次,中小企業存貨和應收賬款資金占用大幅增加,資金周轉率下降。一方面,今年以來,為應對價格上漲,企業通常增加原材料庫存以降低成本,但這會擠占一部分流動資金,導致企業資金偏緊,小企業尤其突出。另一方面,當前產業鏈各環節資金壓力均有所增大,資金被上下游企業擠占現象增多,處于弱勢的中小型企業更為嚴重。
另外,中小企業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上升更為明顯。物價快速上漲,導致企業購買原材料、勞動力、煤電油等成本大幅增加,也增加了企業流動資金需求。而中小企業大多處于產業鏈低端,議價能力較弱,轉嫁成本空間有限,因此成本消化和資金壓力更大。
最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增加較多。一是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率上浮幅度普遍加大。央行的調研顯示,多數中小企業表示今年以來貸款利率較基準利率普遍上浮,上浮幅度從10%到60%不等,有些甚至更高。而多數大企業仍可以獲得基準利率貸款或者略有下浮。部分大企業雖然貸款利率有所上浮,但上浮幅度普遍低于中小企業;二是中小企業民間融資利率更高。央行調查統計司對全國6299家工業和非工業企業的調查顯示,今年前5 個月,企業民間融資利率為15.6%。其中,小型企業民間融資的加權平均利率最高,達到17.1%;中型企業次之,為14.7%;大型企業最低,為11.5%。
實際上,中小企業融資難是個普遍現象,世界各國都存在這一問題。盛松成指出,“應該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就是目前我國這一現象是在改善,還是在惡化,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看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信貸增長以及在全部企業貸款中的占比情況怎樣。我們總體感覺,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以來,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狀況是在不斷改善的。”
數據顯示,今年7月末,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20.5萬億元,同比增長18.5%,增速比大型企業貸款高8.5個百分點。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占全部企業貸款余額的比重為60.2%,分別高于2010年末和2010年同期0.9和1.9個百分點,并高于7月末大型企業貸款20.4個百分點。其中,小企業貸款余額10萬億元,同比增長26.6%,增速分別高于大型和中型企業貸款16.6和13.7個百分點。小企業貸款余額占全部企業貸款余額的29.2%,分別高于2010年末和2010年同期1.1和2.4個百分點。
上述數據顯示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狀況在進一步改善。但是從中小企業卻傳出不一樣的聲音,不少企業反映資金緊張,融資成本上升,一些中小企業由于資金鏈斷裂導致關停并轉的消息屢見報端。企業對中小企業融資狀況的感覺與銀行的感覺差異較大。
盛松成表示,根據央行的調查分析,造成這一差異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部分中小企業融資難與當前經濟大環境和自身缺陷有關。為應對持續上升的通脹壓力,去年末以來,我國開始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流動性收緊,增加了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各經濟主體獲得資金的難度。同時,中小企業往往缺乏抵押擔保等基本信貸條件,如財務制度不夠規范,經營不符合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政策導向等。
其次,中小企業數量眾多,發展迅速,增強了資金偏緊的感受。相關統計顯示,在正常年份,全國就有超過600萬個中、小、微型企業呼吁資金緊張。在今年全社會資金偏緊的情況下,反映資金困難的中小企業自然更多,呼聲也更高。
再次,中小企業存貨和應收賬款資金占用大幅增加,資金周轉率下降。一方面,今年以來,為應對價格上漲,企業通常增加原材料庫存以降低成本,但這會擠占一部分流動資金,導致企業資金偏緊,小企業尤其突出。另一方面,當前產業鏈各環節資金壓力均有所增大,資金被上下游企業擠占現象增多,處于弱勢的中小型企業更為嚴重。
另外,中小企業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上升更為明顯。物價快速上漲,導致企業購買原材料、勞動力、煤電油等成本大幅增加,也增加了企業流動資金需求。而中小企業大多處于產業鏈低端,議價能力較弱,轉嫁成本空間有限,因此成本消化和資金壓力更大。
最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增加較多。一是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率上浮幅度普遍加大。央行的調研顯示,多數中小企業表示今年以來貸款利率較基準利率普遍上浮,上浮幅度從10%到60%不等,有些甚至更高。而多數大企業仍可以獲得基準利率貸款或者略有下浮。部分大企業雖然貸款利率有所上浮,但上浮幅度普遍低于中小企業;二是中小企業民間融資利率更高。央行調查統計司對全國6299家工業和非工業企業的調查顯示,今年前5 個月,企業民間融資利率為15.6%。其中,小型企業民間融資的加權平均利率最高,達到17.1%;中型企業次之,為14.7%;大型企業最低,為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