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期間,歐債危機再起風云,投資者預期希臘主權債務違約概率增加,全球資本市場走勢低迷,大宗商品亦再度陷入低谷。近期,宏觀環境成為左右商品運行的首要因素,波詭云譎的經濟形勢令人想起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此次危機是否較2008年時更為嚴重?而大宗商品在日趨復雜的宏觀環境中又將何去何從?
當前形勢好于2008年
目前,美國經濟復蘇步伐放緩,希臘違約率升至90%以上,歐債危機重燃,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經濟面臨下滑風險……宏觀環境的不斷惡化引發市場對全球經濟復蘇前景的擔憂。
受此影響,本周一,歐洲股市均出現一定幅度下跌,從而打壓了布倫特油價和LME銅期價等大宗商品價格。此外,當歐元因歐洲債務危機走弱時,美元指數受此提振走強,從而間接打壓了部分大宗商品的價格。
不過,多數專家認為,本次危機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相比,有一定的差別。整體看來,歐債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將導致全球經濟放緩,但難以演變成為新一輪的金融危機。
當前的經濟放緩是可以預期的,而2008年的金融危機屬于“突發性”的,事前各國并沒有應對措施。當前的歐債問題已經引起了很多國家的警覺,德國還針對希臘可能的違約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在人為的干預下,本次的歐債問題要演化為金融危機的可能性比較低,但是全球經濟放緩已經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上海中期分析師方俊鋒表示。
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周小球稱,從危機的性質來看,2008年的全球性危機應該屬于經濟在全面膨脹以后泡沫的快速破滅階段,大部分屬于虛擬經濟的范圍。而當前的危機則屬于對政府挽救實體經濟幾乎失效后的擔憂。
相比2008年金融危機,本次危機對商品價格的短期負面影響程度較小,不過,也將限制未來價格企穩或者反彈的時間和幅度。
大宗商品將整體延續震蕩
近年來,大宗商品市場受到了歐債問題、美債問題以及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當前的危機是對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各國所采取的救助措施的一個修正,而當前震蕩的大宗商品市場也是對過去兩年強勁上漲的一個修正。方俊鋒稱,“由于這種‘修正’并不會很快過去,因此商品震蕩走勢仍將延續。”
毋庸置疑,歐洲債務危機將利空大宗商品,而且如果這種態勢持續蔓延或者部分債務國出現違約的情況,那么屆時不排除國際大宗商品再次出現短期大跌的可能。但是,“當前全球經濟依然處于艱難復蘇過程中,所以不會出現2008年那種急速大幅暴跌的行情,后市震蕩下行的概率較大。”永安期貨分析師鄭若金表示。
分品種來看,工業品和農產品的走勢將出現分歧。在實體經濟沒有明顯好轉的情況下,與經濟密切相關的原油、有色金屬等品種的價格將繼續維持弱勢;而農產品價格則由于受不可預知的“天氣市”的影響,其價格企穩回升的概率較大。
倍特期貨分析師劉明亮稱,經濟短期下滑風險難以避免,從需求上對工業品形成利空。如果沒有資金面的支持,沒有新的超寬松貨幣政策出臺,工業品很可能延續震蕩偏空走勢,工業品中,銅和膠的下行概率和空間相對較大。在農產品中,豆類由于減產因素,預計將維持目前的高位震蕩或出現小幅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