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之前業內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隨著整車類上市公司半年報的陸續公布,行業的盈利狀況之差還是出乎意料。
按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我國上半年汽車產銷量分別為915.60萬輛和932.52萬輛,同比增長2.48%和3.35%。但是,與汽車行業整體的“微”增長不同,上半年財報顯示,我國半數以上汽車整車上市企業負增長。
除了上海汽車和長城汽車的利潤出現了大幅增長,同比增速分別為46%和109%之外,大部分公司中報顯示利潤都在下滑,少數回歸常態化增長。
對于習慣了前兩年利潤高速增長的整車類上市公司來說,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多少有點“不堪入目”。
民族證券汽車分析師曹鶴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上半年汽車行業利潤的負增長已經開始了,下半年的情況將會更差。
上海汽車和長城汽車業績的飆升,主要和銷量規模的增長相關。其銷量增長分別達到了13%和47%,都大幅領先于上半年車市3.35%的同比增幅。
今年上半年整車上市公司的業績,呈現出了兩極分化的態勢。自主品牌和以自主品牌業務為主的上市公司,盈利大都大幅下滑。
主要是自主品牌在今年車市的低迷中,受到的沖擊最大。根據中汽協的數據,上半年,乘用車自主品牌共銷售315.61萬輛,同比下降0.82%,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4.39%,占有率同比下降2.96個百分點。自主品牌轎車共銷售152.69萬輛,同比增長5.07%,占轎車總量的30.81%,占有率同比下降0.87個百分點。
比如,長安汽車、一汽轎車、一汽夏利等盈利都大幅下滑,幅度分別達23.89%、39.97%和84%。而汽車業務份額過半的比亞迪股份,其利潤更是大幅下滑88.63%。長豐汽車則出現了2100萬元的虧損。
曹鶴表示,上半年整車上市公司的盈利除了受車市整體影響之外,日本大地震這個因素,對幾家包含日系合資業務的上市公司業績也造成了影響。如,廣汽集團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人民幣17.2億元,和上年同期的23.1億元相比,下滑26%。東風汽車實現凈利潤人民幣58.6億元,和上年同期的人民幣65.3億元相比,下滑10%。
另外,受宏觀經濟的影響,企業投資的減少,今年商用車銷量下滑嚴重。商用車上市公司利潤銳減。中國重汽和福田汽車等利潤下滑幅度比較大,分別達45.18%和38.45%。
西南證券認為,在2011年下半年,影響行業經營的多個外部因素依然存在,行業由政策刺激增長轉向自主增長。此外,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長面臨通脹的侵蝕以及為應對高通脹而采取的加息等調控政策,將導致汽車消費市場的萎縮,可以預期汽車行業增速將繼續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預測,2011年汽車產銷量增長幅度僅能達到5%左右。而上海汽車則預測,全年整車銷量190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約3.6%。
曹鶴表示,按照車市現在的發展態勢,下半年終端價格還將繼續下行。這將直接侵蝕利潤。他認為,今年上半年汽車行業利潤已經開始負增長,下半年的負增長將會更加普遍。
節能補貼這個今年車市的最后一個刺激政策,也面臨著補貼標準的提高。這將對車市產生一定的影響。另外,日系合資公司產能恢復競爭的激烈程度,現在已經出現端倪。在合資公司激烈的競爭中,自主品牌受到的沖擊會更大,下半年的業績將可能會進一步的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