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以來,全球經濟領域利空消息一個接著一個傳來,經濟二次探底的預期陡然增強,連GDP持續保持9%以上高增長的中國經濟也飽受拖累。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地區性經濟體的風吹草動都可能給全球經濟帶來蝴蝶效應。在當前中國面臨著人民幣升值壓力、貿易摩擦的壓力以及資本市場開放訴求的壓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每日經濟新聞》特推出“問診主要經濟體”系列報道,旨在對歐美等世界主要經濟體未來10~20年的發展把一把脈,以求幫助中國應對外界復雜的經濟環境,收到知己知彼之效。
歐盟經濟正踩在警戒線上,歐債危機正成為歐元區的“毒瘤”。
最令人擔憂的是,拉動歐元區的“火車頭”德國與法國經濟增長幾近停滯。數據編撰機構Markit昨日(8月2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8月以來主要服務業兩年以來首現停滯局面。
面對日益緊迫的債務危機,法國與德國財政部長本周二舉行會晤,針對有關解決歐元區債務危機的提議擬定具體政策。
歐元區經濟觸警戒線
數據顯示,歐元區8月Markit服務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初值自7月的51.6降至51.5,為2009年9月來最低水平;而同月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初值降至49.7,為2009年9月來首次跌破50榮枯分界線。Markit首席經濟學家威廉姆森直陳:“歐元區主要國家的經濟存在疲弱現象,尤其是德國。歐元區正在失去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以德法為首的歐元區整體經濟增長數據已經疲態盡顯,德國第二季度季調后GDP初值增0.1%,增長幾乎陷于停滯;歐元區二季度季調后GDP初值季率增長0.2%,預期增長0.3%,創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新低。而法國二季度GDP則出現零增長。
歐元區經濟不振已經顯示出歐債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強大摧毀力,德法也在為如何擺脫危機而頻繁接觸。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薩科齊上周已經就歐債危機解決方案展開討論,提議成立歐元區聯合經濟政府,并計劃在9月提議征收新的金融交易稅,但否決了發行歐元債券及擴大歐元區援助基金規模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