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海爾和霍布金認為:在“中國制造”的商品上每花一美元,平均就有55美分流向了美國本土服務業。
其結論是,“中國制造”的商品在美國家庭消費中所占的總份額僅為1.9%,這意味著,有人以為人民幣升值可在美國本土市場為美國制造商創造更大空間供其銷售產品(其實早已飽和),這種期望似乎更不可靠了。
如果“中國制造”的進口商品的大部分成本實際上都流向了美國雇員和公司的腰包,那么人民幣升值僅會對美國制造商的競爭力產生有限影響。
吸引中國投資
在拜登此行中要傳遞的另外一個清晰信息是:美債要繼續買,而如若中國公司投資海外,也煩請先放眼美國。
在接受中國媒體書面采訪時,拜登表示:“我們鼓勵投資海外的中國公司首先放眼美國。”
“作為接受外國直接投資的卓越目的地,我們相信美國的國際投資者能夠從世界最大經濟體的許多機遇中獲益。我們很高興全世界很多投資者,包括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家和中國企業,同意這一點。”拜登表示,“外國投資者從我們公開、透明和非歧視的投資環境中受益。在美國,外國投資者將發現資本和利潤的自由流通,先進的實物和金融基礎設施,以及發生投資相關糾紛時一視同仁的法律援助。”
而在出口管制方面,拜登表示,“奧巴馬總統和我正進行一項改革努力,以更新我們在21世紀的出口管制體系,其目標是加強競爭力和增加美國出口,同時保持強力的出口管制,以在適當方面增進國家安全。”
根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3月的分析,美國和中國的經濟在世界上居第一和第二,盡管美國經濟規模是中國的三倍,但中國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而且也已成為亞洲經濟的重鎮。
同時,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的分析還指出,中國是美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美國對外出口的第三大市場,美國農產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場。2010年,雙邊貨物貿易總額為4570億美元。從中國的進口總額為3650億美元,對中國的出口總額為92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