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8月12日公布的金融數據顯示,7月貨幣供應量與新增貸款降幅明顯,表明前期緊縮貨幣政策效果顯著化。在通脹見頂預期及國際金融經濟形勢不確定性憂慮背景下,市場預計緊縮政策將放緩應變。
同時,上周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實現凈投放資金700億元,連續第四周實現凈投放,共計1650億元,暗示公開市場操作成為具有優先性的政策工具。
央行數據顯示,7月廣義貨幣(M2)余額77.29萬億元,同比增長14.7%,增速創六年來新低;狹義貨幣(M1)增速也創兩年來新低;當月人民幣貸款新增4926億元,同比少增252億元。
由于7月CPI增速達6.5%,創37個月以來新高。同樣于上周五發布的央行《2011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執行報告》)稱:“堅持調控的基本取向不變,繼續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但8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國際金融經濟不確定性上升,要“做好防范風險的準備”;在“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之外,“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三者的關系”,“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為市場調控放松預期提供了支持。
此外,《執行報告》提到政策工具的最新次序為:利率、匯率、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和宏觀審慎管理等多種政策工具組合,將公開市場操作提到存款準備金率之前,被廣泛解讀為政策工具優先性有所調整。
流動性明顯偏緊
“7月貨幣、信貸最突出的特點是:主要數據全面低于預期。”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新增信貸4900多億元,較預期的5500億元低近600億元。由此直接導致M2僅為14.7%,M1預期水平也較實際水平低了1.3個百分點。
7月是季初,一般而言新增貸款較多,但實際7月M2、新增貸款均創新低。事實上,若將商業銀行表外資產轉入表內納入考慮的話,實際水平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