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陷兩難
據外電報道,目前美聯儲內部對推出QE3的分歧較大,主要顧慮之一是美國核心通脹率上升至1.5%,令更多美聯儲官員傾向于對新一輪量化寬松投反對票。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6月的新聞發布會上曾列出過刺激經濟的4種路徑,包括增加證券購買;拋短買長,打壓長期債券利率;降低超額準備金利息;明確低利率和繼續持有相關資產的時間表。
這意味著“直升飛機撒錢先生”除了印鈔票購買美國國債以外,還有很多備選的“變相”量化寬松方案。
有報道認為,出于通脹的擔憂,以及美聯儲議息會議內部的分歧,伯南克推出下一輪大規模資產購買計劃,即QE3的可能不大。
對于美聯儲本周可能的選擇,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美聯儲為了救市,可能會用更強的措辭來表述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極低利率的意圖,從而防止市場觀點的“自我實現”功能。
星展銀行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兼投資部主管郭振華認為,若美國現時推出QE3或能夠令近日股市大跌出現輕微反彈。不過,美聯儲本周議息會議后推出QE3的機會不大。
申銀萬國期貨(香港)聯席董事張敏杰稱,QE3即使推出也是弊大于利。6000億規模的QE2推出,其結果是釋放大量美元流動性,并未拉動美國經濟,卻拉高了資產價格,造成全球資產泡沫。
張敏杰認為,美國政府未來10年的赤字規模預計高達10萬億,奧巴馬政府承諾削減2.4萬億,美國政府每年的發債規模約7600億。QE3推出與否,美國發行國債的規模已經被框死了。美國當前最關鍵的問題是尋找經濟新的增長點,解決無就業增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