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期貨日報8月2日消息,國儲定向銷售400萬噸國產大豆的傳言目前已經為市場關注的熱點。據一位國儲庫負責人證實,截止昨日,還沒有接到正式文件。部分市場人士認為,一旦二次定向銷售400萬噸大豆塵埃落定,國儲儲存的國產大豆庫存將大幅降低,對市場調控能也會顯著下降,這或將給國產大豆價格以較大的想象空間。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2008年國家啟動臨儲儲備以來,國儲系統合計收購了1100萬噸左右的國產大豆,扣除2011年212萬噸定向銷售和350萬噸的競價銷售之后,國儲剩余大豆估計為540萬噸左右,其中還包含180萬噸左右的國家儲備。
“如果再銷售400萬噸國儲大豆,國家手中大豆剩余數量將大幅降低。”新湖期貨高級研究員吳秋娟分析,從今年的市場調查情況來看,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大幅下降,大豆產量下降已成定局。如果本批次400萬噸大豆定向銷售落實,明年國內大豆供給將主要依賴進口,市場的炒作空間將大大擴展。
盡管傳言尚未證實,但國內大豆市場已經暗潮涌動。據上述國儲庫負責人介紹,上批次212萬噸大豆還沒有出庫完畢,他覺得這個時候沒有理由再定向銷售400萬噸。但如果真是這樣,國家對國產大豆的調控能力將大幅減弱,后市大豆價格就可能上漲。
顯然,市場對于400萬噸國產大豆定向銷售計劃能否出爐存在很大分歧。一方面,2011年上半年,由于國內港口進口大豆積壓較多以及豆油價格受到政策調控,國內油廠壓榨積極性受到嚴重影響,導致進口大豆時隔5年后首次出現下降。市場普遍預計中國國內油廠下半年將增加進口大豆數量,以緩解供給偏緊的可能。另一方面,本年國產大豆播種面積大幅降低,下年度市場供給減少,國儲如果再度拿出400萬噸大豆,將使國家調控市場的能力降低。這顯然不是國家所愿意看到的結果。
據中國大豆網劉兆介紹,國儲手中留存大豆已經不多,僅僅夠維持國內一個月的用量,黑龍江新年度大豆至少要在9月中旬才能下來,而且總產量、單產都難以確定。
不過USDA在日前發表的最新大豆出口數據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對國內大豆供應量的擔憂:截止到7月21日的一周里,美國對華大豆的銷售總量(已經裝船和尚未裝船的銷售量)為2601萬噸,較去年同期的2298萬噸高出13.2%。同時《油世界》預計中國7月份將進口520萬—530萬噸大豆,高于6月的430萬噸。
吳秋娟稱,如果400萬噸大豆定向銷售計劃成行,必將激發大豆市場的炒作熱情,否則后市國內大豆市場價格將始終面臨國家宏觀調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