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預料,美國債務違約“大限”將近時,兩黨最終妥協。但是,這種妥協僅僅是暫時避免了矛盾的急劇惡化,意味著新一輪借新債還舊債的開始,而債務將會更多也更加嚴重。
被稱為末日博士的魯比尼近日在上海時,就直言美國兩黨最終會就債務上限達成妥協,但美國預算并不可持續,所以暫時的妥協并不能解決美國債務持久的問題。
這樣來看,美元貶值的趨勢將不會改變。于是,美債危機與大宗商品的價格走勢就成了一個悖論:上限提高“成與不成”,大宗商品漲勢并不會改變。
何以言之?如果美債真的違約了,而歐債危機的陰霾也并未散去,這些不利的因素疊加,世界經濟可能將遭受重創。從基本面來看,大宗商品將出現需求萎縮,價格短期將大幅下挫。但是,美債違約又會加速美元貶值,以美元為主要計價貨幣的大宗商品又將開始新的一輪漲勢。
所幸的是,正如市場所預料的,美債違約危機這場政治秀最終妥協。然而,債務上限的提高是以削減財政赤字為前提,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參議院周日擬定的協議,將把14.3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分兩階段提高2.4萬億美元,而未來10年內將削減2.8萬億美元的支出。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究竟應削減哪些項目的支出這一最難的問題并沒有得以解決,相信未來削減的過程并不輕松。可能的局面是,2.5萬億的美元印出來,而財政支出很難削減。在此情況之下,無異于啟動了QE3。
興業期貨研發中心總經理鄭智偉對記者稱,從美國財政支出來看,醫療保險等支出很難削減,而美國戰略利益又遍布世界,新增財政支出存在可能。所以說,目前的妥協,不過是將債務危機的時間往后延了,但很難說從根本上解決了危機。
因此,美債危機獲得妥協僅僅是大宗商品漲勢中的一個小插曲。自金融危機以來,各國為應對危機所采取的寬松政策,相對于本幣幣值均在貶值,購買力在下降,那這無疑將增加大宗商品的避險溢價。南非標準銀行(中國)貴金屬部總經理王其博舉例說,黃金回調僅僅是市場情緒得到紓緩,一旦市場發現幾萬億美元投入市場而支出很難削減時,大宗商品還會上漲。
當然短期來看,美債危機的初步解除將使市場熱點轉向供求因素等其他方面。中國7月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降至50.7,為連續第四個月下滑,這似乎也表現了下半年度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跡象可能加劇,也將影響國際大宗商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