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物價上漲壓力仍大
不僅是7月的C PI漲勢仍然強勁,專家預測整個三季度物價上漲壓力都會很大。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微博)表示,6月C PI同比漲幅達到6 .4%,主要是受以豬肉為首的食品價格上漲的帶動。在7月份,即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能對沖一部分漲價因素,翹尾因素也有所回落,C PI大概也只是較6月輕微的下降,預計仍在6%以上。三季度物價漲勢可能仍然較高,同比漲幅超過5%。
中國銀行總行戰(zhàn)略發(fā)展部高級經濟師周景彤也判斷:三季度,全國通脹壓力依然較大。他對記者說:表面上看,今年物價還是屬于結構性上漲,主要是由食品和居住價格上漲引起的。但實際上,我國物價正在由結構性上漲向全面上漲轉化。今年以來,煙酒及用品、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y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通信等四大類消費品價格漲幅均一直為正,物價全面上漲的特征越來越明顯。
周景彤認為,三季度影響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食品價格將維持在高位運行。受自然災害頻發(fā)、游資炒作等因素的影響,短期內大米、蔬菜、水產品和中藥材等價格很難下降。同時,由于豬肉在我國消費籃子中的比重高達9%,近期和未來一段時間豬肉價格的高漲對C PI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國際方面,根據(jù)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最新報告,因全球糧食庫存下降、總需求增加且農作物總產量增幅有限,預計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全球食品價格將維持在高位運行。
二是中長期來看,受劉易斯拐點臨近、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影響,勞動密集型產品將面臨長期上漲壓力。三是流動性總體過剩的局面不會改變,物價上漲的貨幣條件和基礎依然存在。四是PPI增長較快,向下游傳導壓力依然巨大,傳導的過程還將持續(xù)。
國家統(tǒng)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也對記者表示:物價上漲仍然是今年中國經濟的大問題。
他說,當前物價上漲原因較為復雜。從國際上看,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fā)后,各國的應對辦法主要是多發(fā)行鈔票,這導致了全世界性的流動性過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中國現(xiàn)在是世界第二進口大國,所以多數(shù)時候只能被動的接受漲價。
從國內來看,貨幣同樣超發(fā)。這是為了戰(zhàn)勝危機不得不付出的成本。但是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我國農業(yè)基礎薄弱。當前中國從事農業(yè)的人口含全國人口的一半左右,但是農業(yè)產值只占G D P的不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