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貨幣政策不斷緊縮背景下,昨日,商品期貨多品種再度大幅擴倉,市場整體持倉量達到926.8萬手的年內新高,并回到去年第四季度國家物價調控前的水平。期貨市場資金逆向而動,說明各方對通脹預期分歧極大,在行情未能走出盤局之前,投資者應該警惕市場量能高度累積后的突然爆發。
匯豐昨日發布預測稱,7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將降至為48.9,創下28個月最大降幅,為2010年7月以來首次低于50。PMI作為先行指標,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7月數據低于50表明經濟活動正在放緩,而聯系此前國家統計局6.4%的6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更加重市場對經濟滯脹的擔憂。
昨日,上證指數失守60日均線,商品期貨工業金屬也受到拖累,銅、鋁、鉛、鋅全面收低。但值得注意的是,以豆粕為首的多品種出現了逆向擴倉的情況,對應價格亦表現堅挺。不過,商品市場整體昨日增倉13.9萬手至926.8萬手,創去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并較今年1月底形成的649.6萬手持倉低點增長了43%,說明經過去年第四季度國家物價調控和商品期貨行政干預之后,市場信心恢復。
細分板塊來看,農產品和化工品是資金持續流入的領域。今年以來,文華油脂指數持倉量增長63%,至390萬手,石化指數增長34%,至116萬手。另外,今年行情波動劇烈的軟商品,更吸引資金關注,白糖、橡膠、棉花持倉量分別增加了70%、28%和136%。
目前這種擴倉狀況說明多空分歧的嚴重,背后是各方對國內政策走向和國際經濟的不同看法。
為抑制通脹,央行采取了緊縮貨幣政策,經過5次加息,12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M1同比增長到5月份已降到了12.9%,處于歷史低位水平,但6月份M1增速回升到13.1%,這被一些觀點理解為央行緊縮政策的微調信號,股市和商品期貨在6月下旬開始觸底反彈。但最近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滯脹風險正在加大,政府部門也多次表態“保增長”和“抑通脹”的兩難。另外,隨著歐洲債務問題、國內地方融資平臺、美國債務上限問題等問題的浮出水面,全球經濟走向更變得撲朔迷離。
而總結多空雙方的支持理由,看多一方多從周期角度出發,認為去庫存、貨幣緊縮,加上第二季度市場已經下跌調整到位,新周期將要啟動。而看空一方,則從歷史危機角度去判斷,更擔心政府債務問題,美國“剪羊毛”,將通過美元反彈抽取全球流動性等等。
回到國內商品期貨本身,在市場持倉量增長的同時,成交量穩定在正常水平,再結合目前陷入高位箱體震蕩的行情判斷,市場量能仍將繼續往上堆積,直到弱勢均衡因突發消息或基本面變化而被打破,成交爆出巨量,相信那時就是市場真正走出方向的時刻。
匯豐昨日發布預測稱,7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將降至為48.9,創下28個月最大降幅,為2010年7月以來首次低于50。PMI作為先行指標,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7月數據低于50表明經濟活動正在放緩,而聯系此前國家統計局6.4%的6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更加重市場對經濟滯脹的擔憂。
昨日,上證指數失守60日均線,商品期貨工業金屬也受到拖累,銅、鋁、鉛、鋅全面收低。但值得注意的是,以豆粕為首的多品種出現了逆向擴倉的情況,對應價格亦表現堅挺。不過,商品市場整體昨日增倉13.9萬手至926.8萬手,創去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并較今年1月底形成的649.6萬手持倉低點增長了43%,說明經過去年第四季度國家物價調控和商品期貨行政干預之后,市場信心恢復。
細分板塊來看,農產品和化工品是資金持續流入的領域。今年以來,文華油脂指數持倉量增長63%,至390萬手,石化指數增長34%,至116萬手。另外,今年行情波動劇烈的軟商品,更吸引資金關注,白糖、橡膠、棉花持倉量分別增加了70%、28%和136%。
目前這種擴倉狀況說明多空分歧的嚴重,背后是各方對國內政策走向和國際經濟的不同看法。
為抑制通脹,央行采取了緊縮貨幣政策,經過5次加息,12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M1同比增長到5月份已降到了12.9%,處于歷史低位水平,但6月份M1增速回升到13.1%,這被一些觀點理解為央行緊縮政策的微調信號,股市和商品期貨在6月下旬開始觸底反彈。但最近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滯脹風險正在加大,政府部門也多次表態“保增長”和“抑通脹”的兩難。另外,隨著歐洲債務問題、國內地方融資平臺、美國債務上限問題等問題的浮出水面,全球經濟走向更變得撲朔迷離。
而總結多空雙方的支持理由,看多一方多從周期角度出發,認為去庫存、貨幣緊縮,加上第二季度市場已經下跌調整到位,新周期將要啟動。而看空一方,則從歷史危機角度去判斷,更擔心政府債務問題,美國“剪羊毛”,將通過美元反彈抽取全球流動性等等。
回到國內商品期貨本身,在市場持倉量增長的同時,成交量穩定在正常水平,再結合目前陷入高位箱體震蕩的行情判斷,市場量能仍將繼續往上堆積,直到弱勢均衡因突發消息或基本面變化而被打破,成交爆出巨量,相信那時就是市場真正走出方向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