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整體車市不振
盡管今年上半年,不管是全國車市,抑或是佛山車市,均交出一張并不完美的答卷。然而,車市加價風依然盛行。記者走訪佛山車市發現,近20款熱銷車型通過直接加價或者變相加價的方式,加價幅度從數千至數萬元不等。
銷量不振 近二十款車型卻“瘋狂的加價”
近日新鮮出爐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汽車銷量932.52萬輛,同比增長3.35%。同比2010年增速的32%,回落了29個百分點左右。在車市增幅遠低于多數車企預期目標值的前提下,然而,車市加價的現象卻未曾卻步。
記者走訪發現,以SUV為主的加價風愈演愈烈。記者獲悉,寶馬X系列、一汽奧迪Q系列、奔馳GL級和ML、雷克薩斯RX系列、沃爾沃S系列的部分車型,均出現2萬~7萬元的不等的加價現象。除了豪華車級別,廣汽漢蘭達、東本CR-V、上海大眾途觀、福特銳界、一汽大眾高爾夫和大眾CC車型等,均出現數千到3萬元不等加價現象。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佛山有近20款車型,需要加價或者搭售精品銷售。而消息稱,在國內的頂級豪華車型上,保時捷更是加價35萬元、路虎攬勝加價10萬~70萬元不等。
準車主 有無現車取決于是否加價
據一位準備購買一汽大眾CC的車主陳先生介紹,是否有現車,完全取決你是否有誠意接受“加價”的條款。如果你愿意接受加價2萬元,就可在幾天內提到現車。不加價的話,你就等三到四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
記者走訪發現,當前所有熱銷的車型,4S店展廳普遍有現車展示。據了解,對于這些炙手可熱的車型,根據不同的經銷商店和品牌,每月均有一定的貨源供應。消費者“加價”購買到的現車,實際上是提走了比加價者更早排隊預訂車主的車。
有業內人士披露,一些有實力的經銷商,甚至也采取囤積熱銷車的方式,“有現車”也不按原價賣,就留著加價。而近日,北京媒體更是爆出,一汽大眾經銷商囤積大量的高爾夫6車型,而銷售店員卻對到店客人謊稱無現車,需要加價才能提現車。
伎倆:加價不開發票或以昂貴裝飾掩飾
對于這些熱銷車型,車商是如何實現加價牟利的。記者深入調查發現,對于加價的客戶,商家絕對不會為加價提供發票,并要求需要現金支付。部分商家則以配置裝飾來掩飾,例如加裝價值不到千元的導航儀,卻需要消費者支付上萬元。
業內人士:供求關系下代理商利益最大
不便具名的某汽車集團徐姓負責人坦言,加價是在“供求關系下的代理商利益最大化”的行為,商家采取直接加價不開發票或者以加裝暴利的裝飾精品而獲取牟取,已成為行業的潛規則。當前,內地汽車消費市場處于發展期,產能不足和盲目的消費需求,形成了加價售車的溫床。
某豪華車佛山經銷商坦言,加價都是經銷商行為。不過該人士認為,接受加價的購車者與經銷商之間,是站在各自利益上,兩者是平等,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有業內人士指出,導致當前車企對車商加價行為默許的最深層次的原因,與國內汽車車企主導模式有著必然的聯系。首先,廠家設置了區域銷售壁壘,導致經銷商擁有更多的加價底氣,即使同城有多間4S店,大多都存在價格聯盟。其次,廠家對經銷商“加價”行為坐視不理,原因是車企本身存在理虧。當前,車企向經銷商發貨,往往存在搭售的行為,例如冷熱門車型必須搭配一定的比例的滯銷車,例如經銷商必須預定3款滯銷的車型,廠家才會給你配備5款熱銷的車型。
當前,車企對于價格的監控重點,更在意車商是否以超低價擾亂自己利益鏈,對于加價行為,多數采取漠視的態度。不少車型的加價車持續一年甚至數年之久,車企不可能存在不知情的現象。
業內人士指出,表面看,加價行為是汽車膨脹消費需求所致,實際上,不少車型的熱銷是經營商甚至車企采取“饑餓營銷法”制造供不應求的假象,借機抬高自己產品“身價”。
律師:加價違反明碼標價規定
當前,消費者預訂購車沒有確切的交車期限,因此經銷商延遲交車的做法,都無可厚非。
據資深律師徐玉發指出,車企對車型已經進行了明碼標價,因此只能在明碼標價的基礎上降價或等價銷售。汽車經銷商通過封閉車源信息,并已經明碼標價的商品依據“加不加價”對消費者區別對待,違反了價格明碼標價的規定,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消費權益。
業內人士指出,汽車加價銷售的現象長達十幾年,究其原因,違法成本低、監管不到位,是導致加價風長盛不衰的關鍵。
他山之石:外國車市鮮見加價售車
據悉,在歐洲大部分車都是采用訂單式生產,消費者購車的時候會得到一個細致的清單,包括各種配置、顏色、輪轂、內飾讓消費者自己選擇,車主往往都能買到非常有個性的、自己獨有的車型。陽海汽車相關負責人指出,國外成熟的市場,競爭相對會更加充分,供求比較均衡,很少存在加價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