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消息,據港媒報道,港股7月首周實現“七翻身”,可是近日壞消息大量涌現,而困擾大市的最大隱憂,莫過于中資金融股集資解禁潮,計及新股集資、供股及策略股東減持,未來向市場抽走的資金可能高達3300億。
據香港信報報道,港股7月首周實現“七翻身”,可是近日壞消息大量涌現:中國6月CPI高達6.4%超出市場預期、美國新增就業數字只及預期的六分之一,而困擾大市的最大隱憂,莫過于中資金融股集資解禁潮,計及新股集資、供股及策略股東減持,未來向市場抽走的資金可能高達3300億元。
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突然大手減持建行及中行后,新一輪中資金融股集資解禁潮已蓄勢待發。當中市場最為關注的是各大策略股東禁售期屆滿,隨時沽貨套現,同時還有中資銀行因應監管規定要供股集資,再加上未來數月還有多家重磅銀行、保險公司將上市,合計整個行業在未來半年有機會要集資解禁達3300億。
農行解禁涉資560億
淡馬錫的減持,可謂吹響了套現潮的號角,在未來一個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眾策略股東出貨。當中農行投資者減持的可能性最大,去年上市時,農行引入的策略投資者合共持有約133.4億股,其中長實、中旅、華潤等持股,早前已有一半獲解禁,本周末之后,其余部分亦獲解禁,再加上卡塔爾投資局、科威特投資局以及荷合銀行的禁售期亦會全數解除,屆時合共將有超過560億元市值的股份可以隨時沽貨套現。
此外,還有太保的策略股東凱雷,禁售期同樣在本周屆滿,凱雷出貨之意早已甚明顯,早前兩大投行高盛及摩根士丹利更已代為試盤詢價,顯示沽貨已迫近眉睫,凱雷所持股份價值高達220億元。
至于建行股東美國銀行,持股亦將在8月解除禁售期,早前外電已引述美銀消息人士稱,將計劃減持當中約一半股權,以現價計算,涉資將達840億元。
除了股東減持外,中資銀行再融資也加劇抽資壓力。中信行的供股已是“現在進行式”,當中香港部分達100億元。同樣有計劃再融資的還包括民生銀行,市場預計民行最快在第三季即會啟動兩地集資,抽水達119億元。
招行發新股籌700億
至于招行早前已成功獲股東授權董事會,在未來三年內發行最多35.33億A股和7.82億股H股,以現價計,集資額將高達700億元之巨。有美資證券分析員預料,今年內一眾中型行都有集資需要,以應對業務快速增長及監管要求更高的雙重挑戰。
另一個重要的抽水機,則是將在未來半年陸續登場的新股,當中市場消息指出,光大銀行的招股暫延至本月底8月初,集資額達468億元。廣東發展銀行按時序亦有機會在第三季登場,涉資約350億元。另外還有中信證券、海通以及數家保險企業,都有意在未來幾個月內上市,合計新股集資額已達1400億元,再加上供股及策略股東減持部分,未來抽水潮將達3300億元。
建銀國際研究部董事總經理蘇國堅認為,內地會于7、8月再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再加上內銀禁售期解禁將至,將影響內銀股表現,從而影響大市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