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利潤下逼韓泰轉型
日前,上海韓泰輪胎銷售有限公司宣布,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高端品牌,進入輪胎企業“第一陣營”,徹底與錦湖事件劃清界限。
同屬于韓國公司的韓泰輪胎,一直被外界認為是“錦湖輪胎事件”的受益者——錦湖輪胎質量問題曝光后,有人認為韓泰將由此獲得更多的訂單。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由于產能已經飽和,韓泰并沒有因此而增加銷量。相反由于與錦湖同是“韓系”且定位相當,韓泰也身不由己卷入旋渦。營銷戰略部部長權赫振告訴記者,“在3·15以后,韓泰往高端走的愿望更強烈了。”
韓泰輪胎目前在全世界排名第七,權赫振透露:按照韓泰的計劃,3到5年內提高到全球第五名,5-10年將進入全球第三,10年以后有更高的目標。
韓泰15年前進入中國市場,與另一韓系品牌錦湖一樣,為了搶占國內的配套市場,采取了低價的攻勢。相反米其林、固特異、普利司通等相對高端的品牌,由于無法進入到被韓系輪胎廠家占據的配套市場,選擇了在售后服務市場發展,通過塑造品牌爭取售后服務市場的份額。
在消費初期,大多數的消費者在售后服務市場也會選擇原配胎,這使韓泰無論在配套市場還是售后服務市場,都占據了國內主要的市場份額。不過,隨著消費者的成熟,加上韓系輪胎品牌之前頻現質量危機,消費者在售后服務市場也在向高端品牌轉移。
在輪胎行業,也逐漸被消費者區分形成了“第二陣營”和“第一陣營”,韓系的韓泰和錦湖以及臺灣正新,因其價格比較便宜被列為“第二陣營”。
雖然 “第二陣營”的配套比例是最大的,但由于配套市場利潤有限,而售后服務市場的利潤空間遠遠大于配套市場,據業內人士透露,“第一陣營”的利潤正在直逼“第二陣營”。“第二陣營”也在積極尋求轉型。其中以韓泰為先。
權赫振告訴記者,之所以尋求向高端突破,一是基于市場競爭的需要,第一陣營是引導者,而第二陣營是競爭的參與者,在第二陣營,一方面面臨國內品牌價格的擠壓,一方面,一旦第一陣營推出一些低價品,第二陣營很容易面臨危機; 二是考慮到公司收益性的問題,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價格越來越低,走大量但低價的策略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小。70年歷史的韓泰若想做成百年的品牌,只有把品牌提升到高端才有可能。
錦湖連累韓泰?
記者了解到,事實上,韓泰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向高端轉型的策略,并簽約郭晶晶擔任其代言人,2010年再次簽約張靜初擔任品牌形象代言人,并于當年爭取到奧迪的配套并推出迎福然等高端環保輪胎,停產了為10萬元以下車型配套的業務。
然而就在韓泰努力掙破桎梏,向上突破的時候,3·15錦湖返煉膠門爆發,以錦湖為首的韓系輪胎普遍遭遇信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