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膠在6月初連續在60日均線前徘徊,屢次上沖未果,而在近期開始大幅回落,延續了前期的疲軟表現。從基本面來看,下游汽車產業的疲軟是制壓膠市上漲的最關鍵因素。車市在今年4月份產銷兩年來首次出現同比回落,5月份則延續了疲軟表現,環比繼續大幅下滑。后期宏觀調控依舊堅決,車市難迎實質性利好,天膠下游產業的低迷,滬膠將繼續延續弱勢振蕩的格局。
2010年我國汽車產銷雙雙上破1800萬輛,超越美國創造了世界歷史上的最高產銷記錄。下游產業紅火推動膠價高漲。然而,步入2011年以來,車市似乎逐步進入冰點。3月份汽車產銷季節性反彈之后,4月5月持續疲軟。4月份產銷分別為155萬和154萬輛,兩年來首次出現同比回落;5月份產銷錄得135萬輛和138萬輛,環比大幅回落明顯。今年車市告別了去年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外加上北京限購令、上海牌價高漲、成品油連續上調等利空因素,前期預期的剛性需求出現了明顯的回落。貨幣政策連續收緊、企業經營現狀受到挑戰,也加大了汽車企業縮減產量應對需求回落的壓力。從后期來看,車市脫離國家的政策扶持后,疲軟態勢仍將延續,不排除接下來幾個月產銷繼續疲軟的可能。
輪胎產業與汽車行業面臨相同的窘境。今年以來,除了2月份同比漲幅較大外,輪胎產量在1月和3月同比增幅明顯回落,4月5月則與車市一起出現同比負增長。從國家政策調控的角度來說,車市與輪胎市場均處于產能過剩的格局,整合是十二五規劃的重點,產量持續縮水或許將是大勢所趨。因此,輪胎業后期仍將面臨產量過剩、需求疲軟的窘境,與汽車業均將處在低迷寒冬之中。
從產量來看,根據5月份的橡膠產膠國聯盟(ANRPC)報告,去年膠價的高企以及今年外在因素平穩有利于橡膠產量同比出現增長。ANRPC5月份的報告下調了印度尼西亞及菲律賓的天膠產量,將全球全年的天膠產量同比增長由5.8%下調至4.9%。這份在6月初出爐的報告支撐了滬膠和日膠分別在60日均線和400日元的關鍵位置進行了多日的盤整。但是從整體產膠區情況來看,相比去年東南亞海嘯及泰國政治動亂來說,今年產膠區政治平穩和天氣偏好,有利于天膠產量的增長。今年膠價高企同樣吸引膠農擴大種植面積,進而推高今年的產量預期。
從天膠的割膠周期而言,后期逐步步入7月及8月,夏季的到來也將伴隨著割膠旺季的展開。ANRPC的5月報告雖然調低了全球全年的產量增速預期,但是對7月份的產量預期相比前兩月有很明顯的增長。我國國產膠7月的產量預期為8.5萬噸,高于5月、6月的5萬噸和7.5萬噸,并且根據過去兩年季節性的變化,8月至11月仍是我國以及東南亞產膠國的割膠高峰期,產量有望進一步放大,后期新膠上市對膠價的沖擊將更為明顯。
因此,從基本面角度來看,需求端沒有起色是抑制膠價上揚的主要因素,汽車及輪胎行業仍處在增速減緩甚至同比回落的寒冬格局。后期貨幣政策收緊態勢未變,產業缺乏政府政策扶持,以及限購令、成品油上調等利空隱患繼續存在,車市擺脫寒冬恐怕仍需時日。而全球天膠增產的格局未變,雖然多年的供需偏緊格局暫無法徹底改變,但是割膠旺季的到來,新膠密集上市對膠價的沖擊作用依然存在。目前期貨的大幅貼水支撐期價維持在32000元左右上下振蕩。需求端仍無起色,決定了現貨價格依舊易跌難漲,期價繼續承壓,滬膠依舊將維持在弱勢振蕩的格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