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期持續考驗74點的平臺支撐后,15日美元指數在希臘債務危機問題可能惡化、美國通脹水平顯著走高等多種因素推動下,單日暴漲1.42%至75.52,一舉創出近7個多月來的最大單日漲幅。分析人士指出,希臘主權債務問題第二輪救助方案的“難產”,與近階段美歐疲弱的經濟數據,正在顯著增強投資者的避險情緒,并將推動美元短期內持續走強。另外,在美聯儲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QE2)即將于6月結束的關鍵時點,美國國內通脹水平出現上行趨勢,則可能意味著美元的基本面正在悄然出現改變。
一方面,自5月下旬以來,歐美經濟體在耐用品訂單、新房開工、制造業指數、失業率等多項重要經濟數據均表現疲弱,這也為當前投資者風險厭惡情緒的急速升溫提供了溫床。另一方面,市場對于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向的預期似乎也在發生轉變。15日公布的5月份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忽然顯示出了一些“微妙之處”。
美國勞工部6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環比上升0.2%,高于0.1%的市場增幅預期,按年率計算則上升3.6%。剔除食品和能源波動之外的5月份核心通脹環比上升0.3%。盡管能源價格回落使物價上升受到一定壓力,但5月份核心通脹率仍取得近三年來的最大增幅。對此分析人士指出,美國通脹預期出現上行壓力,不僅大幅削弱了市場對于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的預期,也可能對美聯儲加息時點產生實質性影響。此前市場曾經認為,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將會由于經濟復蘇緩慢而推遲。
對于美元當前的大幅上漲,分析人士指出,希臘債務危機的惡化與當前全球經濟較為疲弱的復蘇勢頭,事實上只是主導美元短期走勢的主要因素。就中長期而言,量化寬松政策的退出與美聯儲何時轉入加息,才是影響美元中長期走向的主要因素。從這一方面上說,美元基本面出現的變化值得高度關注。